欢迎光临中国作家名录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
中国作家名录客服热线:

00852-8197 9288

新时期作家

  • 蒋子龙

蒋子龙

  • 蒋子龙(1941- ),当代作家,河北沧县人。其成名作是《机电局长的一天》。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荣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开拓者》荣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蒋子龙,男,汉族,1941年8月生,河北沧县人,1958年8月参加工作,1972年3月入党,中专学历,编审。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现任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作为著名作家和中国文化的使者,他先后出访过欧美亚等十几个国家。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蒋子龙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

个人生活

他曾经是一名农村的少年,长大后当过兵,做过工人,后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作家;他的作品曾经备受争议,几乎每诞生一部新作,就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他是当今文坛上不可多得的“重量级”作家,他的作品不但屡屡获奖而且脍炙人口;他长着一张拒人于千里的脸,曾经被奉送绰号“凶神一号”,然而他貌似冷酷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善良正直的心;他性格直率,笔锋犀利,他用自己的笔触和人生描绘了一片别样的天空。他就是传奇作家蒋子龙。作家是社会的头脑,时代的智者。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经历使蒋子龙的作品具有高度精炼的优点,在他的短篇和中篇小说里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的矛盾冲突。他善于抓住事件的主要矛盾与问题的关键,从而紧凑地展开,详略得当,结构严谨。他也擅长抓住人物的最有代表性的性格言行。蒋子龙是一个高明的故事讲述者,情节曲折、构思新颖、结构缜密、语言独特。他作品中多层次的艺术结构让读者在欣赏中体会其主题并产生共鸣,目的是催动读者精神上的觉醒,而不是用粉饰太平来哄骗读者。
蒋子龙早期的创作致力于改革者形象的塑造。他以雄放刚健的风格,把改革者的个性心理、精神风貌以及他们为现代化建设进行的可歌可泣的奋斗表现得极具感染力。乔光朴、车蓬宽、牛宏、武耕新等强者群像在他的小说世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阴错阳差》开始,蒋子龙把思考视点投入到人物性格与历史文化的碰撞上,力图从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表现人的心理奥秘,从而描绘出一个立体的全景社会,显示出强烈的批判意向,笔墨愈见沉着老辣。
蒋子龙“又臭又硬”的性格在文坛是有名的,他的侠气仗义也是文坛中屈指可数的。当他几杯老酒下肚,仰脖挺胸和弟兄们论英雄时,偶尔也会顺带着夸夸在场的“美女”们。赶上"我"这等“粗暴”的女性不识抬举,就会以“我曾是美女,现在得加‘迟暮’,你虽堪称英雄,"我"看也得加上‘过气’。”此时老蒋就会爽气地摆出好男不和女斗的姿态,振臂举杯:“来,过气英雄敬迟暮美女一杯!”然后难得一笑,笑得很豪气,很有感染力,那种“英雄气概”在笑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蒋子龙的人气挺旺。与他同行,凡到一地,无论省、市、县大大小小文化官员们都特别认他,他们不约而同的一句话是:我们是读您的作品长大的。他们中有的人复述一些章节,有的列举出一串作品名单,有的带来蒋子龙的作品请他签名,有的要求合影留念。但无论这样的场合蒋子龙心里多么受用,他的脸仍是“严肃”的。因此、很多初次与蒋子龙见面的人都认为他不容易亲近。“严肃”的外形是先天生就的,脸上的纹理走向与他情绪好坏并无必然关系,这张脸是“自然灾害”。真想走近他还真需要点勇气。
蒋子龙不是个会“顺应形势”的人,强扭的事他肯定以强还强,“出言不逊”,但为了难以拒绝的朋友之托,他却可以东奔西跑、竭尽全力。有一个研讨会"我"赶巧坐在蒋子龙旁边,听评论家们搜肠刮肚“挤”出些言不由衷、自己说出口都有点不好意思的发言。蒋子龙对"我"说:你不是姓胡吗?看来,这个会的报道你得“胡编”了。

会上主持人几次请蒋子龙发言,"我"在一边幸灾乐祸:老蒋,你好歹也是中国作协副主席,这种会的发言可看水平啦!蒋子龙面无表情,顺手写了一张纸条递给我:“我极少参加这样的会,这是浪费自己的生命陪别人过生日。下次倘再在这样的会上见到我,罚我请你吃饭。立此为据。”蒋子龙摘下眼镜写条儿,戴上眼镜发言,字字诚恳,句句真话,而绝无奉承之言辞。"我"从他字斟句酌的话语里,除了找到了此会的报道角度,还对他陡增一份敬意。


蒋子龙是那种能够调侃出轻松,也能创造出快乐的人。尤其熟人相聚,更是无拘无束。有一次大家看指纹说手相,蒋子龙的手被拉来扯去,你一句我一句,凡看过的人都好生皱一阵眉头,但无论多好的视力,最终得出的结论都是十个簸箕,无一斗。大家都说这是异相!吹捧他:凡异相必是奇才!老蒋从人们手里夺回自己一只向东一只向西的手遗憾地说:“没斗就没斗,两个小拇指还不直顺。”

然后有滋有味地研究起自己的手相:“当兵时拿枪磨得狠了,当工人时油泥糊得久了,后来天天敲键盘蹭得多了,几十年天天游泳给泡没了。”蒋子龙手上的纹理和脸上的纹理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爹娘所赐,旁人实在不得而知。莎士比亚有一句台词好像是这样的:冰凉的手,温暖的心。套用给蒋子龙:“冰冷”的脸,“火热”的心。他数九寒冬到沈阳为一个小兄弟“签字售书”的事吧,的确可称他侠肝义胆热心肠。

隆冬的沈阳气温已达摄氏零下十几度。朋友捎话告诉他开了间小书店,想请他去搞“签字售书”。他连夜赶往沈阳,半夜下了火车,接站的人还没从暖被窝里钻出来,他只得在候车室里走着遛着直等到天亮。上午安排在一所大学与大学生对话,中午12点多话也没对完,下午1点又开始售书,紧张得连吃饭的时间也没安排。


赶到小书店门口早已挤满了人,崭新的柜台吱吱呀呀直往后退。小老板兄弟难为情地对蒋子龙说:“老师,您到外头签行不?我给您搬张桌子,别挤毁了新柜台。”这位“蒋大侠”子龙,凭着一股子“侠气”上了街。到天黑手僵人散方才醒悟:“好小子,我蒋子龙不如个柜台值钱!”他是该说的都说了该骂的都骂了,一个被冻得“瓷瓷实实”的蒋子龙匆匆离开沈阳,却把一份永恒的温暖留给朋友。从此小书店日日兴隆。

可以断定,只要能冲破蒋子龙那道“严肃”的防线,就能感觉到他的温暖。他其实挺幽默、挺可亲、也挺热心肠。


蒋子龙趣事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中美作家联谊酒会上,美国诗人金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猜个谜语,并说这个谜语20年来尚未有人破解。蒋子龙则声称自3岁以来尚未遇上猜不出的谜语。金斯伯格的谜语是:把一只2500克重的鸡装进一个只能装500克水的瓶子里,用什么方法把它拿出来。蒋子龙立刻答道:“你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金斯伯格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说:“你是第一个猜出这个谜语的人。”


上一条:李准 下一条:张洁